亮亮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后,沒辦法的郭靜只能送孩子去上學,可是見不到孩子怎么辦?郭靜干脆在送完孩子以后就不走了,守在校門口等著,在課間透著圍墻的柵欄和孩子嘮嗑,而亮亮也是每到下課就往柵欄那邊跑找媽媽,有時就連上課的時候也要請假出來看媽媽。為了能和媽媽多待一會,亮亮甚至連廁所都不去,一直忍到放學,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第二年放寒假。李先生看到這種情況后,覺得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便請教了專業的心理醫生,經過診斷,亮亮患上了“戀母綜合征”需要住院治療。
患病原因是過度溺愛
“戀母綜合征”是當前獨生子女家庭和其他少子女家庭中,頗為常見的一種不良心理衛生疾病,許多做父母的還未充分認識到它的危害性。郭靜家的情況屬于非常嚴重的一個例子。這種綜合征產生的原因是不良家庭教養方式,主要是年輕母親對自己孩子采取高度溺愛、庇護和關心過多的教養方式所致。
“戀母綜合征”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幼兒一刻也離不開母親,整天依附在母親身邊。稍有見不到母親就大哭大鬧,撒嬌任性,為所欲為,甚至行為沖動,亂打亂摔,直到見到母親,滿足其心理需求才肯罷休。對母親高度依戀,而對其他人,甚至自己父親也不愛不理。當其他人教育批評他時,會表現出嚴重的任性和暴怒行為,只有得到母親哄勸,情緒才能平靜。年齡稍大的幼兒當母親不在場時,自行玩耍,情緒尚能平靜,一旦母親來臨,立即撒嬌吵鬧。“無法無天”,甚至搞沖動性破壞,任你勸說哄騙都無效果。哪怕在宴請賓客等場合,也無法收斂其不良的心理行為,使父母束手無策。其他表現還有:睡覺一定要與母親同床同被,入睡前必須有母親觸摸哄騙,對其他人都無理取鬧,特別是母親在場時,這種任性撒嬌行為愈演愈烈。
“綜合征”是一種心理變態表現。其不良后果是:1、患兒心理高度不穩定,任性沖動,缺乏自制自控的心理能力,教育困難,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2、高度自我為中心,脆弱無能,精神衛生水平低下,日后容易誘發諸多不良行為和心理障礙;3、阻礙心理發育和心理發展;4、更嚴重的后果是適應社會困難和導致較嚴重的學習障礙……
對孩子要"愛在心上"
對“戀母綜合征”的糾正、治療主要需要做父母的采用正確的家庭教養方式———指導、教育、扶植和身體力行地予以完成。其主要采取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立即停止高度溺愛和庇護的不良家庭教養方式。采用正確的母愛教育和愛的教育方式教育撫養自己的孩子。
二、要“愛在心上”,不要“愛在面上”。年輕父母面對活潑可愛的孩子,格外寵愛,加上不了解幼兒心理特征,缺乏科學育兒知識,一切按照傳統方式對子女進行教育和撫養,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任意性。因此對幼兒的愛,要愛在心上。并采用正確的表達方式,改變那種一味遷就,百般依順的做法。
三、要培養幼兒獨立生活和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要一切由父母包辦代替。傳統的育兒方式,往往是保護過多,總愛包辦代替,生怕孩子跌破頭、摔傷腿。殊不知,這樣教養幼兒容易使下一代養成依賴習慣,性格怯懦,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對日后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有一位美國兒童心理專家,談到美國兒童教養方式時,舉例說明:美國的父母帶孩子去公園游玩,當孩子跌倒在地上時,常常不予理睬,讓孩子自己從地上爬起來。而中國的父母在同樣情況下,一定會立即奔過去攙扶孩子,當孩子跌痛或受驚嚇而哭泣時,做父母的還會裝做用手拍打地面,責怪地面不平,使自己孩子絆倒。
四、“戀母綜合征”如果已嚴重到難以教育和糾正時,建議暫時把孩子寄養到親友家里,生活一段時間(一般半年左右),直至孩子心理行為有所糾正后,再重返家庭。因為幼兒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心理可塑性,經過一段時間改換環境條件,他們就會慢慢地改變過來。
五、最重要的是年輕的母親要懂得科學育兒,不要溺愛嬌慣自己的孩子
歡迎光臨 新密通 (http://www.9992x.com/) | 新密綜合生活服務門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