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加入我們,不要只是一個人!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x
如果要總結一下《羋月傳》里的“撕逼”進程中的重要道具,和氏璧一定是當仁不讓的NO.1。這塊像蛋糕像砂輪、廁紙,定睛一看更像是寶路牌薄荷糖的破石頭,讓wuli“戰國郭碧婷”張儀幾乎失掉君心,使羋姝娘娘被大王禁足,更讓羋月娘娘差點喪命?粗槐娙说葹榱诉@么一塊“大版薄荷糖”爭得你死我活,小編只想說:“朋友們,吃完這一顆還有下一顆,我會說海底撈前臺還有很多?”
和氏璧是啥東東?為了他有人被砍雙腳
1000.jpg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188.14 KB, 下載次數: 8)2016-1-13 11:04 上傳
《羋月傳》中和氏璧一出現就挑起了紛爭
說笑歸說笑,為了搞清楚這和氏璧的來歷,小編也是下了功夫噠。原來,歷史上和氏璧的經歷灰常傳奇,一直都處在各朝各代開撕的漩渦中心呢。最早記載和氏璧的是《韓非子》,書中提到發現和氏璧的是楚國人卞和。他在荊山采得和氏璧后,把它獻給當時的楚國國君厲王,厲王找來宮中玉工查驗,玉工說這不過是一塊普通石頭而已。楚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罪名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歿,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獻玉,可武王依舊不識寶物,卞和又被砍掉了右腳。后武王又歿,文王即位,此時的卞和已是左右腳盡失,只得懷抱美玉在荊山下哭泣,眼淚哭干了,又哭出血來,血淚滲入玉中,使無暇碧玉有了瑕疵(電視劇里, wuli聰明果敢滴羋月娘娘正是憑借這血絲認出了假和氏璧,破解謎團)。文王問卞和為何哭得如此傷心。卞和答,自己傷心欲絕是因為寶玉被人錯當做石頭,忠貞之士卻被當成欺君之徒。楚文王命人剖開卞和的石頭,果然是難得一見的美玉。為表彰卞和的忠貞,文王將玉命名為“和氏之璧”。
傳說楚王十分喜愛此玉,和氏璧一直被珍藏在楚宮之中。400多年以后,楚威王把和氏璧賞賜給有功之臣——相國昭陽。一次宴請賓客,昭陽拿出璧玉讓來賓觀賞,不想竟不翼而飛。有人懷疑是張儀所偷,對張儀嚴刑拷打,但他拒不認罪(可憐的國民老公。。,和氏璧從此消失了蹤跡。50多年后,趙國宦官繆賢用五百金購得一玉,經鑒定為無價之寶和氏璧,趙惠文王把它據為已有。和氏璧在趙國出現的消息傳到秦昭襄王的耳朵里。秦王派使者來到趙國,表示愿用15座城池換取和氏璧。趙王怕當中有詐,派藺相如帶玉與秦王談判,于是有了中學課本里大家耳(fan)熟(de)能(yao)詳(si)的“完璧歸趙”故(ke)事(wen)。
和氏璧有啥作用?據說有傳國玉璽之用
1001.jpg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138.54 KB, 下載次數: 4)2016-1-13 11:04 上傳
如羋月所言,和氏璧在后世果然被用做穿過玉璽
課文以和氏璧被安全送回趙國,公理最終戰勝強權作為結束,但是小編只想大聲對你吼一聲,童話里都是騙人的……完璧歸趙故事的續集是,公元前228年,秦國滅掉了趙國,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到秦王嬴政手里。嬴政很愛和氏璧,把它制成了傳國玉璽,和氏璧的傳說變得更加神秘。據說某次秦始皇南巡到洞庭湖,遇上風浪,沖天浪濤險些將小船吞沒,還好始皇隨機應變,將玉璽拋入湖中,風浪才得平息(這也行,確定不是封建迷信么。。更離奇的是,8年后在華陰平舒道,竟有人攔住秦國使者把玉璽歸還秦始皇,此人說完話后便消失不見。秦朝末年,群雄逐鹿,劉邦最先攻入咸陽,秦二世將傳國玉璽獻與劉邦,秦朝玉璽又搖身一變成漢朝傳國玉璽。西漢末年,王莽篡權,逼迫當時掌管傳國玉璽的孝元太后交出玉璽。太后大怒,把玉璽摔到地上碎掉一角,后雖用金子鑲嵌填補,但玉璽從此有了缺憾。漢朝以后,每逢王朝更迭的亂世,和氏璧都會像幽靈一樣出現,最終落入得天下的一方的手中。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后唐末帝李從珂被后晉兵馬圍住,李從珂攜傳國玉璽自焚而死,和氏璧再次失蹤。宋朝和明朝、清朝都曾有人聲稱自己找到和氏璧,但懷疑之聲一直不絕于耳,很多研究者甚至懷疑和氏璧早在秦朝滅亡后便已經消失了……好吧,現在的小編我只想靜靜的吃一顆寶路牌薄荷糖……
如今《羋月傳》已經大結局,而劇中的和氏璧也暫時安全的回到了趙國。但是在信奉“王權神授”的封建社會,各個爭權者對和氏璧的爭奪必將會繼續下去。要知道得到和氏璧無疑會給自己的王權增加神秘的“神授”色彩。
不過,在小編看來,這和氏璧與其說是認可王權合理性的珍寶,倒不如說和氏璧一出必是亂世,爭權奪位,而且在亂世中擁有和氏璧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比如《羋月傳》中最先擁有和氏璧的楚國,和后來得到和氏璧的趙國,前者被秦國大大削弱后者長平之戰后也很快被秦國殲滅。而《羋月傳》中羋月最終歸還和氏璧回趙國這一舉動似乎有更多意味深長的意思,反正統一了天下,最終和氏璧都是秦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