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吧,加入我們,不要只是一個人!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x
記得小時候,無論窮富,家家戶戶都要生煤火做飯。后來上了大學(xué),才知道很多外地同學(xué)家里是燒柴禾用地鍋做飯的,因為煤太貴了。
1.jpg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122.5 KB, 下載次數(shù): 43)2017-8-15 10:26 上傳
不過我們新密產(chǎn)煤,那時候幾乎每個鎮(zhèn)里都有幾個煤礦,所以從不缺煤。并且新密人一般把 “灶臺”叫“煤火臺”。就是因為它只燒煤,不燒柴禾。
新密每家每戶的煤火都是盤的。一般每年都要盤新煤火,即使不盤新煤火的家庭,也會把老煤火重新修緝一下。
2.jpg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43.85 KB, 下載次數(shù): 38)2017-8-15 10:26 上傳
盤煤火用的是那種曬干的麥秸和黃泥混合而成的大土坯。盤好之后再用純粹的黃泥光光地抹一下。就像后來的水泥粉刷一樣。這種黃泥粘性很好,像俺新密這種丘陵地帶很多這樣的黃土,也不愁找不到。
在煤火臺對應(yīng)灶口的正下方,有兩個洞。最下面那個出口在地面上,是 出煤渣的通道。上面那個正方形小洞,功能等同于風(fēng)口。生煤火的時候,拿扇子扇風(fēng),這是進風(fēng)口。如果平時煤火不夠旺,或者太實了,火出不來,拿火杵插進去上下左右搖上一搖,讓風(fēng)有縫隙可以進去,火一會兒就會上來。
3.jpg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87.46 KB, 下載次數(shù): 40)2017-8-15 10:26 上傳
在煤火臺的右下方,各有一個大而闊的洞,是用來和煤的煤池。每次做完飯媽媽就開始和煤。和煤也有講究,主要的是煤土和煤的比例。煤和好后鏟幾锨把爐子封了,用火杵戳個洞。
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大年三十晚上吃媽媽捏的扁食。白蘿卜和大肉調(diào)的餡,香得流油。而且,有一種年味在里面。這種根深蒂固的感覺現(xiàn)在還保留著。
坐在煤火臺上,看媽媽掀開鍋蓋,推那些排成圈的白扁食下鍋,看著它們一個個白胖的身體在水汽繚繞的鍋里翻滾著。窗外鵝毛大雪撲撲落下,好不溫馨!
4.jpg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60.68 KB, 下載次數(shù): 41)2017-8-15 10:26 上傳
后來我上初中那幾年,村里流行用蜂窩煤做飯,干凈省事。但煤球火燒飯慢,平時菜少,不覺得太慢,一旦來客,就不能按時吃飯。
5.jpg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42.11 KB, 下載次數(shù): 44)2017-8-15 10:26 上傳
再后來就是農(nóng)村液化氣和電磁爐家家戶戶的普及,縣城里也大部分通了天然氣。
6.jpg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92.03 KB, 下載次數(shù): 36)2017-8-15 10:26 上傳
|
打賞
-
查看全部打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