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66.79 KB, 下載次數: 17)2016-3-15 12:56 上傳
警示一:家電維修 切忌“霧里看花”
家電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之一,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家電產品質量不可靠、送貨安裝不及時、商家自行設定縮短“三包”時間、檢測機構少、檢測費用高、售后服務差等。
【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家電類產品時,最好到正規商家去購買,且一定要認清廠名、廠址和生產許可證、產品檢驗報告等。同時,要向商家索要正規的發票,查看產品的說明書及“三包”卡是否齊全。
此外,消費者在尋找維修服務商家時也應通過正規渠道,盡量尋找聲譽好、有固定經營地址的商家,在接受服務過程中要注意核實上門服務人員的身份,收集好服務憑證,以備日后維權時作為書面證據。
警示二:莫把“定金”當“訂金”
近幾年,汽車消費糾紛呈持續升溫趨勢,家用轎車投訴的3大主要問題涉及質量、合同和售后服務三方面。不少消費者由于分不清“定金”和“訂金”的準確含義而吃了啞巴虧。
【提醒】購車合同是保證汽車經銷商與購車者雙方權益的一個重要依據。如車輛信息務必寫詳細、違約責任要明確等,如果汽車經銷商提供的合同不規范,消費者可就未盡事宜與其簽訂補充協議。另外,消費者要注意“訂金”與“定金”間的差別。“訂金”僅僅是預付款,而“定金”則是指雙方買賣商品時作為已成交的保證。如果消費者不愿買這種商品時,“訂金”應退還顧客;已付“定金”的顧客,如果不履行合同義務,無權再要求商家退還“定金”.
警示三:電視購物時多長個心眼
電視購物作為全新的消費方式,隨著其逐漸推廣,相應的問題隨之而來。一些不法商家采取不正當的銷售手段,如宣傳與實物差距較大、商品質量良莠不齊、貨款支付存在風險、不滿意便退款的虛假承諾等,誘使消費者購買。此外,電視購物多是異地消費,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若發生糾紛,購買者需向異地相關部門投訴,維權難度較大。
【提醒】消費者跨地域購物時一定要慎重,最好選擇信譽好、有正規廠家支持的電視購物平臺,消費者為此應多長個心眼,事先可對該電視購物節目進行錄像、對訂購過程錄音、保存網上交易聊天記錄、索要正規發票等,作為發生糾紛后的維權證據。
警示四:預付式消費需小心
預付式消費主要存在以下幾大問題:服務承諾不兌現,辦卡時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交款容易退款難,利用格式條例限制、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預付時無協議,一旦發生消費糾紛,雙方各執一詞,難以通過協商或調解的方式達成一致處理意見。
【提醒】消費者在預付式消費時,應充分了解經營者的經營狀況和市場信譽,盡量選擇規模大、信譽高、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購買預付式消費卡時,需仔細了解或詳盡閱讀有關規定,并盡量要求簽訂書面消費合同,明確使用范圍、有效期限、違約責任等相關條款。
警示五:買特價品 要分清“打折”和“處理”
打折商品一般多出現在換季、節假日期間,打折是一種讓利促銷的競爭手段,也是一種正常企業的營銷行為。
【提醒】消費者要分清“打折”還是“處理”,不能只圖便宜。打折,是一種讓利促銷,商品不存在瑕疵,如打折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商家須照樣按正品一樣承擔“三包”責任。但如果是處理品,且商家出售時已明示,商家就不再承擔“三包”責任。
警示六:快遞貴重物品別忘了保價
現在,不少消費者在郵寄物品,特別是郵寄貴重物品時沒有保價意識。其實相對于貴重物品來說,保價費并不高,但在可能遭受損失的情況下,起到很關鍵的保護作用。
【提醒】消費者快遞貴重物品一定要事先保價。通過繳納一定的保價費,在貨物受損或丟失的情況下,可以按貨物保價聲明價格獲得相應賠償。
警示七:不要把保健品當成藥品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只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它只有調節身體機體的功能,不以治療為目的。許多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在接受一些“義診”或“健康講座”時,常常把保健品當成藥品,結果上當受騙。
【提醒】消費者在選擇保健品時應到正規商店購買,根據自身狀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并認清包裝盒上的保健食品標志和批準文號。不要輕信保健用品廣告或銷售者宣傳時所說的治愈疑難雜癥及療效的功能。在參與一些義診、免費贈藥、打折促銷等活動時,應首先核實舉辦企業是否具備經營資格,查看有無醫療、藥品經營許可證。如果上述情況無法了解,不要輕易接受其饋贈或銷售的產品,更不能輕易使用或服用。遇有推銷假冒偽劣保健品的不法經營者,應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舉報,以免更多的消費者上當受騙。
警示八:購買食品要看準生產日期
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食品的安全不僅和質量有關系,而且和生產日期有很大關系。人們判定某一種食品過沒過保質期、安不安全,一個簡便易行的辦法就是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
【提醒】
現在不同的食品包裝上,生產日期的標注位置、規格和方式五花八門,很不規范,沒有任何規律可循。雖然目前國家已出臺的法規中對于生產日期的標注已有相應的規定,但具體應該怎樣標注,并不明確和統一。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要認真查看生產日期。
警示九:購買農資謹記五個注意
一年一度的春耕春種來臨,農民朋友又到了購買種子化肥等農資的時候。往往這個時候,就會有一些不良商販乘機以假亂真,銷售不合格的農資。
【提醒】消費者購買農資要注意:一是要到證照齊全、信譽良好的正規農資經營部門購買,切莫輕信走村串戶的推銷者和流動商販,嚴防有人打著“科技下鄉、扶貧支農、特約經銷代理”等虛假旗號行騙。二是要仔細查看產品的包裝、標識、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不要購買來歷不明的產品。三是應索取、保存好購貨正規發票,不接受個人簽字的字據或收條,日后一旦出現問題時有投訴證據。四是留取樣袋,倘若出現質量問題可及時收集和攜帶相關證據向當地工商部門投訴,以便執法人員現場勘驗、解決問題。五是將質量問題上報備案以后,要緊接著采取補救措施,不要一味等待賠償,延誤補種時間,致使損失增加。
警示十:外出消費時要做到節儉
隨著廣大消費者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選擇到飯店、酒店舉行各種宴請也日益普遍,而在這些宴請消費中,浪費現象非常突出。
【提醒】廣大經營者及消費者都應樹立“從我做起,尊重勞動,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的觀念,學會科學、健康、文明地消費。